据媒体报道,自7月10日起,济南市商品房限购政策全面放开,居民今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不再需要开具限购证明,这也标志着实行了3年多的商品房限购政策正式取消,又一城市加入取消限购的大潮。
在济南市取消限购背后,是其高库存和低去化带来的楼市压力。相关数据显示,其可售房源套数要卖16个月以上。专家表示,一些二三线城市面临高库存压力,随着济南限购取消获得住建部批准,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跟风,实行限购的47城中,预计下半年30余城市将放开限购。
济南正式取消限购 购房不再需要开具限购证明
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10日起,济南市商品房限购政策正式取消,居民购房不再需要到房管部门开具限购证明,但办理缴税、贷款等是否需要开具相关证明还需要具体咨询有关单位。虽然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方网站未发出取消限购的文件,但记者已在多个在售楼处得到证实,济南市历山路上的一个售楼处也摆出了取消限购的提示。
据悉,济南市此前执行的限购政策于2011年3月份正式出台,已经执行三年多的时间。济南市的限购政策,对以下居民家庭购房套数进行了限定:对在济南市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能提供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济南市取消限购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7月2日,有媒体公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对我市商品房限购政策进行调整的请示》的文件,文件显示“建议在全市范围内解除新建商品住房与存量住房限购,待报国家住建部备案后实施”,落款为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并得到了济南市相关领导的批示。一时间济南市陷入舆论漩涡,纷纷讨论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当日晚间,济南市建委在其官方网站回应称,“为促进济南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我市正研究现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进行调整的办法,待确定后实施”,也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存销比指标继续恶化 取消限购成趋势
高库存一直困扰着济南房地产市场,克尔瑞最新数据显示,自2013年3月以来,济南存销比持续走高。截止2014年6月底,济南普通商品住宅库存697万平方米,按照月均成交量41万平方米计算,存销比高达16.9个月,而这并没有包含济南房地产市场未来的供应量。面对如此严峻的存销比形势,济南市取消商品房限购显得势在必行。
事实上,不仅仅是济南,高库存和低去化率已经成为许多二三线城市的顽疾。易居研究院报告显示,截至5 月底,监测的35 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25570 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20.1%,去化周期超过16个月,库存再创历史新高。而温州、济宁、西安、福州、常州、杭州、沈阳、青岛等15个城市存销比已超过20个月,库存面临着“压力山大”的窘境。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在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限购涉及四十多个城市,这些城市均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问题。高库存如何消化使许多城市到了一个抉择的时刻,需要重新审视限购政策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前提,限购政策的取消也是顺应市场规律的表现。
限购引发骨牌效益 下半年30余城市或将取消限购
6月26日,呼和浩特发文宣布取消限购,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发文确定放开限购的城市。除呼和浩特外,沈阳、广州、福建、无锡、太原等地,也已被报道已事实上放开限购。有评论表示,呼和浩特取消限购将引发骨牌效益,在得到中央的默许后,其他一些地方政府坐不住了。更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已有部分城市的相关部门前往呼市调研,希望能从呼和浩特成功松绑限购中获得经验和启示,而此前亦有厦门限购令暗中解禁的消息传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已经放松限购的呼和浩特、沈阳、天津,都属于库存压力山大的城市,住宅去化周期都超过20个月,而济南的库存和去化周期只是处于二三线城市的中间水平,当前大概为15个月。济南被住建部允许放开,也就意味着,实行限购的47城中,绝大部分都有资格放开了!下半年楼市难以回暖,他市必然跟风裸奔! “预计30多个城市的限购政策将可能在年内取消。”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因为整体经济问题,很多楼市现状与呼和浩特类似的城市放松限购的需求都非常迫切,除一线城市和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限购仍将存在外,多城取消限购的可能性都较大。《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马光远持相同观点,他认为绝大多数城市维持限购已经没有必要,90%的城市可以取消限购。
陈国强进一步表示,取消限购符合中央提出“分类调控”大思路,但仅仅取消限购这单一政策的调整,未必能扭转市场的预期,更不可能逆转市场的供需状况,这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慢慢消化的问题。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也认为,取消限购并不能立即催热楼市,因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重新获得购房资格的高端改善和投资需求,原本就暂时不愿入市,仅仅对于部分被误伤的刚需(比如外地人)有刺激作用。但从中长期来看,取消限购有利于楼市正常发展。 (据中新网)